栏目分类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42 点击次数:138
最近有个爆炸性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——中美两国竟然同时宣布大幅降低关税!
美国把对中国商品的145%关税砍到30%,中国也把对美24%的关税压到10%。
90天的暂停期、取消4月新增关税、保留基础税率...这些专业术语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?
先看这组让经济学家都惊掉下巴的数据:美国对华关税直接从145%跳水到30%,一口气降了115个百分点。
中国也没手软,把针对美国商品的24%反制关税降到10%,还取消了4月2日以来的所有非关税措施。
要知道就在两个月前,双方还在互相加征新关税,现在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
美国那边的操作更耐人寻味。
他们保留了10%的“基础关税”,外加20%专门针对芬太尼类产品的特别税。
中国这边则保留10%反制关税,但在原油、大豆等11类商品上取消加征,连液化天然气和鸡肉的15%关税都撤了。
这种“你退一步,我让一尺”的玩法,在贸易战开打五年来还是头一遭。
不过事情没这么简单。
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日内瓦会谈刚结束就急吼吼地宣布“取得实质性进展”,道琼斯指数当晚直接蹿升2.3%。
中国代表团却等到第二天才开新闻发布会,强调这是“平等对话的第一步”,还撂下狠话“要打随时奉陪”。
这态度差异,明眼人都能看出端倪。
看看美国最近的经济数据就懂了。他们4月通胀率又破新高,超市货架上的中国制造商品价格普涨18%,西海岸港口还积压着23万个集装箱。
中国这边也没好到哪儿去,对美出口企业接单量连续三个月下滑,东莞有家做蓝牙耳机的工厂直接砍掉了夜班生产线。
两边这波降税,说白了都是被现实逼的。
协议里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——双方都保留了10%的基础关税。
这就像比武切磋,表面上收了九成功力,实际上暗劲还在较着。
美国那20%的芬太尼关税更是藏着杀招,明摆着要卡中国医药化工行业的脖子。
中国保留的10%反制关税也不是吃素的,专盯着大豆、天然气这些美国出口命脉。
要说这次谈判谁更着急,看看时间线就知道。
美方代表刚出会议室就放消息,总统连夜发三条推特庆贺,生怕股市第二天开盘不涨。
中国这边等到美东时间深夜才开记者会,发言稿里连用三个“平等”,还特意提到“合作清单要拉长,蛋糕要做大”。
这种节奏把控,活脱脱就是高手过招。
协议刚落地,全球市场就炸开了锅。
港股新能源板块集体飙涨,特斯拉上海工厂紧急追加两班倒,连亚马逊都开始重新评估中国供应商库存。
不过企业老板们心里都门清——90天暂停期就是个缓冲带,那10%的保留关税随时可能变回24%。
广东有家做智能音箱的老板跟我说,现在接美国订单还得备着两套报价单。
这次谈判还有个隐藏彩蛋:双方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。
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以后吵架有专门通道,不用每次都掀桌子。
但看看美国最近在芯片、生物技术领域的小动作,就知道这机制能起多大作用还真不好说。
要说最戏剧性的,还得数美国媒体的态度转变。
三个月前还在嚷嚷“对华强硬”的《华尔街日报》,现在头版标题变成《关税休战开启新篇章》。
不过他们的财经版可没闲着,细数协议里埋的雷:芬太尼关税随时可能扩大范围,技术转让条款压根没谈拢,连稀土出口管制都没解除。
中国网友的反应更是两极分化。
有人觉得这是“用实力让对手回到谈判桌”,也有人担心“让步太多后患无穷”。
山东有位做大豆进口的老兄算了一笔账:现在每吨能省240块,但要是美国农民趁机抬价,这点优惠分分钟就没了。
协议里最实在的可能是取消4月新增关税这条。
美国4月8日加征的半导体材料税、4月9日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惩罚性关税,现在全部作废。
中国这边也撤回了对美医疗器械的进口限制,这对国内三甲医院可是个好消息——GE的核磁共振仪终于不用等半年才能到货了。
不过有些事协议可没写进去。
比如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封锁纹丝未动,中国对澳洲龙虾的替代性采购反而增加了。
深圳有家科技公司老板吐槽:“关税是降了,可我们的EDA软件还是被卡着脖子啊! ”
这波操作下来,最受伤的可能是东南亚国家。
越南原本指望承接更多从中国转移的制造业,现在中美关税降了,东莞的工厂订单又开始回暖。
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封装厂老板们集体失眠——中国恢复进口美国芯片材料,他们的中间商生意怕是要黄。
要说这次协议最大的赢家,恐怕是两国的普通消费者。
美国妈妈们发现沃尔玛的中国产童装降价了,中国车主听说特斯拉可能要搞促销。
但纽约时报提醒读者:别高兴太早,那10%的保留关税分分钟能让你多掏腰包。
协议刚签完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举报电话就被打爆了。
有企业举报中国供应商“恶意降价”,有工会抗议“制造业岗位流失”。
中国商务部也没闲着,连夜更新了《对美贸易风险提示清单》,第一条就是“警惕美方政策反复”。
这场关税博弈看似按下暂停键,实则开启了更复杂的较量。
就像两位武林高手暂时收招,但彼此气机仍在暗中纠缠。
下次什么时候再出杀招?那得看谁能先破对方的防。
上一篇:原著戏份不多的她们,竟能如此圈粉
